
David Huang
中医不科学?
在临床上有时会遇到一些患者,用比较鄙视的口气看待中医。质疑中医的把脉,调筋,导引法似乎都是医师主观的感觉,没有办法用仪器测量,所以认为中医不科学。对于中医科学与否,我认为自己还是挺有资格去回答,理工学院生物科技系的第一名毕业,大学又取得生物医学的一等荣誉穴位,不客气的说,我做过的生物科学研究其实超过很多西医。
中医被称为伪科学,是由于其诊断很多无法用仪器测量(quantify) 另外就是疗法缺乏可复制性,意思就是同样的手法用于一位患者可能有效,但是换一位患者效果就不能保证。为什么中医很多方法无法用科学证明?直接点破关键就是人之间是有独特的差异性,个体都有差异。举个列子,就拿腰痛来说,有些人是由于上半身用力过度导致,有些是足弓垮导致,有些是腹部张力过大导致,所以如果一个科研项目,收集20位腰痛患者,并用同样手法治疗这20位患者,疗效绝对不会是一样,因为导致腰痛的原因不同。
就算是同一类型的腰痛,譬如说都是足弓导致的腰痛,由于患者的身高,年龄,体重不同,手法的力度和调筋的角度都会有所改变,所以手法很难做大规模的复制。因此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采取个人化治疗,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方案都是量身订做的,从而达到最适合的调整。
每次治疗的手法从外观来看是不一样的,但是背后的指导理论却是一样的,手下触觉的诊断的标准是一样的,调筋骨的原则是一样的,所以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腰痛,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。从临床实践验证了理论,这其实就是科研的精髓。我十几年的思考得到的结论是,中医是科学的,是在于它的理论可以通过临床去证实,可以虽然其治疗方法(包括手法,中药,方剂)有时很难规范,但是其灵活性,使得中医可以应对个体之间的差异。
患者体质之间的差异也从来不会拦阻一位好的中医师发挥其疗效,刚好相反,个体的差异恰恰可以体现一位医师的水平,因为他/她对于背后的指导理论已经融会贯通。举个列子,一位善于治疗鼻敏感的中医师,什么体质的鼻敏感患者都有办法治疗,虽然每次开的药不一样,但是疗效都很好。
所以中医可复制,客观的部分就是临床的治疗轴心思想,这也是可以在临床上验证的,就这定义而言,中医其实是超过科研的模板范畴,而是可以应用于具有复杂差异性个体的实践医学。